來源:網絡
躁狂癥是躁狂抑郁癥的一種發(fā)作形式。以情感高漲、思維奔逸、以及言語動作增多為典型癥狀。
病因和發(fā)病機理
一、遺傳因素
通患者的一級親屬的患病率、孿生子的同病率以及單卵孿生子的同病率的研究,根據現有資料推測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可能是通過X染色體遺傳給下一代的,也可能通過其他途徑遺傳。
二、體質因素
Kretschmer及Sheldon等人認為矮胖型伴有循環(huán)型人格者的發(fā)病率明顯增高。循環(huán)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交際、開朗、興趣廣泛、好動、易興奮樂觀、也較易變得憂慮多愁。中胚葉型骨骼、肌肉發(fā)達、結締組織充實的病人,比外胚葉型體格纖細嬌弱的人患病較多。
三、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
最近十幾年來應用神經生物化學的方法,對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做過不少研究。其結果非常有助于對本病發(fā)病原理的認識,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導臨床工作。
(-)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(tǒng)功能異常
Schildkraudt及Davis等人(1965年)發(fā)現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存在著中樞去甲腎上腺素(NE)能系統(tǒng)功能失調。躁狂病人NE受體部位的介質相應增多,造成NE能系統(tǒng)功能處于亢進狀態(tài)。實驗室檢查發(fā)現,躁狂型病人尿中3一甲氧基一4一羥基一苯乙二醇(MHPG)排出量比正常人多。NE的最終代謝產物有MHPG及3一甲氧基一4一羥基苦杏仁酸(VMA),而80%的MHPG來源于中樞,所以上述實驗室所見說明躁狂癥可能由中樞NE能系統(tǒng)功能失調所致。
(二)中樞5一羥色胺能系統(tǒng)功能異常
中樞5一羥色胺(5-HT)具有保持情感穩(wěn)定的功能。躁狂或抑郁,中樞5-HT的功能都屬低下。病人腦脊液5-HT及其代謝物5一羥吲哚乙酸(5-HIAA)的水平比正常低。
(三)多種胺代謝障礙假說
還有一些專家認為,躁狂的發(fā)生是由于中樞5—HT不足的同時伴有中樞NE過多所致;抑郁則由于中樞5—HT不足同時伴有NE低下所致。如此構成多種胺代謝障礙的假說。
(四)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
正常人血漿皮質醇的晝夜周期波動有一定規(guī)律。抑郁癥病人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,表現在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的功能失調。抑郁型的病人血中皮質醇的水平比正常人高,同時其血漿中皮質醇晝夜周期波動規(guī)律發(fā)生紊亂。
對這方面的工作尚屬初試階段,其臨床意義尚需進一步評定。
(五)電解質代謝異常
在躁狂發(fā)作期,可見從細胞內排鈉的能力受損害;抑郁期間則自血液向腦脊液中轉送鈉的能力下降。當疾病好轉時,上述異常漸漸恢復。
四、精神因素:
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發(fā)病可能與精神刺激因素有關,但只能看作誘發(fā)因素。
臨床表現
躁狂狀態(tài)的主要臨床癥狀是心境高漲,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。
1.心境高漲
病人表現輕松、愉快、興高采烈,洋洋自得,喜形于色的神態(tài),好像人間從無煩惱事。心境高漲往往生動、鮮明、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(huán)境相協(xié)調,具有感染力。病人常自稱是“樂天派”、“高興極了”、“生活充滿陽光,絢麗多采”。情緒反應可能不穩(wěn)定、易激惹,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,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,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,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現短暫心情不佳。
2.思維奔逸
聯想過程明顯加快,概念接踵而至,說話聲大量多,滔滔不絕。因注意力分散,話題常隨境轉移,可出現觀念飄忽,音聯意聯現象。病人常有“腦子開了竅”、“變聰明了”、“舌頭跟思想賽跑”的體驗。
3.自我評價過高
在心境高漲背景上,自我感覺良好。感到身體從未如此健康,精力從未如此充沛。才思敏捷,一目十行。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智、地位、自命不凡,可出現夸大觀念。4精神運動性興奮 躁狂病人興趣廣,喜熱鬧、交往多,主動與人親近,與不相識的人也一見如故。與人逗樂,愛管閑事,打抱不平。凡事缺乏深思熟慮,興之所致狂購亂買,每月工資幾天一掃而光,病人雖終日多說,多動,甚至聲嘶力竭,卻毫無倦意,精力顯得異常旺盛。
5.食欲、性欲一般是增強的,睡眠需求減少。
躁狂的臨床相相對穩(wěn)定,缺乏抑郁癥的晝夜節(jié)律。
起病形式、病程和預后
(一)發(fā)作形式與發(fā)病年齡
多急性或亞急性起病。躁狂春末夏初發(fā)病較多;少數病人似有自己的好發(fā)季節(jié);女病人可在月經期間發(fā)病。
可以表現為單次躁狂發(fā)作或躁狂反復躁狂發(fā)作。既往認為僅有單相躁狂發(fā)作者為數極少,故將所有躁狂發(fā)作都歸為雙相。但近年報道單相躁狂并非罕見。約占雙相情感性障礙10%。
(二)病程
本病往往有復發(fā)傾向,病程呈發(fā)作性特點,兩次發(fā)作之間精神狀態(tài)基本正常。本病病程長短不一,一般躁狂發(fā)作較短約3個月。
(三)預后
本病預后一般較好,間隙期精神狀態(tài)基本正常。近年發(fā)現約15%~20%的病人處于慢性、輕性精神病狀態(tài),社會功能似未能恢復到病前水平。預后可能與遺傳、人格特點、軀體疾病、社會支持、治療充分與否等因素有關。
診斷和鑒別診斷
★診斷
以心境顯著而持久的改變——心境高揚為基本臨床表現,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,有反復發(fā)作的傾向,間歇期完全緩解。發(fā)作癥狀較輕者可達不到精神病的程度。本病發(fā)作表現為躁狂相,其含義和診斷標準為: 患者心境高揚,與所處的境遇不相稱,可以興高彩烈,易激惹、激越,甚至發(fā)生意識障礙。嚴重者可出現與心境協(xié)調或不協(xié)調的妄想、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。
【診斷標準】
一、 癥狀標準:以情緒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特征,且癥狀持續(xù)至少一周,在心境高揚期,至少有下述癥狀中的三項:
l.言語比平時顯著增多;
2.聯想加快,或觀念飄忽,或自感言語跟不上思維活動的速度;
3.注意力不集中,或者隨境轉移;
4.自我評價過高,可達妄想程度;
5.自我感覺良好,如感頭腦特別靈活,或身體特別健康,或精力特別充沛;
6.睡眠的需要減少,且不感疲乏;
7.活動增多,或精神運動性興奮;
8.行為輕率或追求享樂,不顧后果,或具有冒險性;
9.性欲明顯亢進。
二、嚴重程度標準,至少有下述情況之一:
1.工作、學習和家務勞動能力受損;
2.社交能力受損;
3.給別人造成危險或不良后果。
三、排除標準:
1.不符合腦器質性精神障礙、軀體疾病與精神活性物質和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;
2.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癥狀,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。若同時符合精神分裂癥的癥狀診斷標準,鑒別診斷可參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診斷標準。
★鑒別診斷
1.精神分裂癥青春型
臨床常見的是將青春型精神分裂癥被誤診為躁狂癥,相反的情況也時有發(fā)生,這是因為精神分裂癥也可有循環(huán)病程,臨床表現也可有運動性興奮。但精神分裂癥經過幾次發(fā)病后,循環(huán)病程漸不明顯,而呈慢性進行性病程。臨床相雖有興奮躁動,但情感不是輕松、愉快,而是喜怒無常,行為也多具沖動性。臨床上確有一些躁抑癥病人具有與心境不協(xié)調的精神病性特征,但歷時短暫,隨病程而長。
2.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藥物如皮質激素、異煙肼、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狀態(tài)。
根據用藥史,用藥時間、劑量與發(fā)病關系,停藥或減藥后漸趨好轉可資鑒別。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。
3.腦器質性精神病
如麻痹性癡呆、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現躁狂狀態(tài),但往往有智能障礙,情感并非高漲,而是以欣快為主。詳細的病史,軀體和神經系統(tǒng)檢查有助鑒別。
4.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
甲狀腺機能亢進可出現輕躁狂狀態(tài),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漲,而以焦慮、情緒不穩(wěn)為主。伴有原發(fā)軀體病癥狀和體征。
治療
藥物治療
(一)抗精神病藥治療:
適用于躁狂癥病人,尤其是精神運動性興奮癥狀明顯的病人。常用藥物有氯丙嗪、氟哌啶醇、氯氮平,一般可口服給藥,有明顯興奮癥狀者可用肌肉注射給藥。
(二)鋰鹽治療
常用的鋰鹽制劑是碳酸鋰??诜┝恳曆帩舛冗M行調整,一般治療量為600mg到2000mg/日。鋰鹽治療對躁狂有明顯的療效。鋰鹽治療的顯效時間比抗精神病藥要晚,多在血鋰濃度達到有效濃度后4~10天(平均7~8)開始緩解,為要迅速獲得療效可在早期加用氯丙嗪或氟哌啶醇。
躁狂癥經治療后癥狀可消失,但停止治療后,有的病例還會反復發(fā)作。鋰鹽對預防再次發(fā)作可有較好的效果。鋰鹽維持治療劑量可用急性治療期的一半,血鋰應維持在0.4~1.0mEq/L(平均0.7 mEq/L)之間,維持治療應堅持數年。第一次發(fā)病或發(fā)作間隔超過一年者不必用維持治療,在有復發(fā)跡象時重新治療。
3“心理疲勞”正悄悄襲來www.39.net 2008-3-2 39健康網社區(qū) 有些孩子在放學回家后,常常對父母說:“累得不想動彈了”。這里所說的“累”是孩子在緊張學習之后產生的一種疲勞感,而這種疲勞,有的是屬于生理性疲勞,有的則屬于心理上的疲勞。 生理性疲勞,
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負荷而引起的。比如,孩子參加了一些消耗體力的勞動,或參加了一場足球賽,都會使平時缺乏鍛煉的孩子感到疲勞。不過,由于孩子們精力旺盛,能在短暫的較充分的休息之后,很快消除疲勞、恢復體力。
心理性疲勞,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繃得太緊而導致的。是人的主觀體驗的一種疲倦感,它的危害性,不僅會引起人的生理疲勞,而且還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厭倦情緒。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勞,光靠保證睡眠時間是不行的。心理疲勞嚴重的,還可能發(fā)展成心理病態(tài),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所以,一旦發(fā)現孩子經常處于“疲勞”狀態(tài)時,應分析一下,到底是屬于生理性疲勞還是屬于心理性疲勞。專家們認為,有心理性疲勞的孩子常有以下幾種表現:
1、孩子變得不愛上學,不愿見老師,甚至每到上學前,孩子就喊“肚子疼”、“頭痛”等。
2、有的孩子不愿做作業(yè),一看書就犯困。
3、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,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;有的孩子雖然也在看書,卻“看不進去”。
4、不愿大人過問學習上的事情,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,或者表現煩躁,或者轉移話題。
5、上課時常打不起精神,課后卻十分活躍,表現為“玩不夠”。
如果發(fā)現自己的孩子的“累”是屬于心理性疲勞,父母不必過于驚慌。首先,父母要減輕精神壓力,對孩子要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估計,對孩子的學習不能單純地從分數的高低來衡量,要考慮孩子學習的原有基礎,每次考試試題的難易,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及臨場發(fā)揮等諸多方面的因素。對孩子成績要做縱向比較,即自己和自己比,過去和現在比。
二是要經常告誡孩子做到“勝不驕、敗不餒”,培養(yǎng)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。在對孩子適當嚴格要求的同時,還要融進家長對子女的一片慈愛之心,力求鼓勵多于斥責,切不可簡單粗暴,打擊孩子的信心。
三是家長在課外輔導中,要盡量有針對性,并使方法多樣化。比如,孩子對作文感到困難,并不是他缺乏課外讀物,而是沒有親身感受可寫。這就需要家長多帶孩子外出活動,增加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,并且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和積累素材,從而形成自己的感受,有助于打開思路。當他們?yōu)楂@得知識而感到有內容可寫時,就會感到無窮樂趣,心理上的疲勞癥狀就會減輕或者消除。